什么是Strike协议

Strike是一个建构在以太坊上的DeFi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协议,将推出ETH/USDC、BTC/USDC等交易对的永续合约,以及协议本身的治理代币SKE,可以stake在平台上赚取回报。Tempo则是一个横跨中国、美国两地的连续创业家,有很多经验和见解愿意跟我们分享。

Strike 的创办故事?

2015 年Tempo 跟伙伴李绍刚开始创业,做过各种不同尝试。2017 年看到Cryptokitties,游戏资产的唯一性触动了曾做过游戏开发的Tempo。研究区块链一段时间后发现token 才是产业里最有意思的一环,尤其是财务相关的应用(当时还没有DeFi 的说法),而当时Compound 才刚冒出头而已。几经思考,Tempo 和伙伴决定做一个链上的有上限(capped) 期权交易平台— Cinch,但是面对缺乏初始流动性、缺乏金融背景等问题,募资不顺。碰巧受邀加入币安加速器,马上换一个想法,和旧金山几家会计公司合作,做出适合加密货币产业用的会计工具— Decore。然而加密货币会计非常复杂,再加上缺乏衡量标准,服务难以立足。2019 年去大阪参加了Devcon,发现大多区块链团队关注的不是作帐工具,而是Layer 2、隐私、DeFi 等议题。于是Tempo 和伙伴把注意力拉回DeFi,观察到DeFi 界仍缺乏成功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台,并推断这样的情形可能源自于流动性的限制— 依照传统搓合制的做市模式,没有初始流动性,平台就无法吸引交易者前来交易。参考例如Uniswap 等自动造市商(automatic market maker; AMM) 的模式,Tempo 和伙伴决定动手做出基于AMM 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协议— Strike Protocol。

Strike 是什么?

Strike 是一个基于AMM 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台,建构在以太坊上,今年主网上线后将提供永续合约(perpetual swap) 交易,包含ETH/USDC、BTC/USDC 等四个标的,价格由Chainlink的预言机提供。同时,Strike 将发行自己的代币SKE,人们可以购买SKE,并将其stake 于Strike 的流动性池里换取回报。最后,Strike 的治理模式将会走向DAO,由SKE 的持有者或是staker 来投票决定协议中的各种参数。

Strike 有两个资金池:保险基金(insurance fund) 和SKE 的流动性池,分别为第一、第二道防线,当发生「funding payment 为负数」或是「标的跌价太快,来不及清算」的情形时,先由保险基金负责支付,如果保险基金耗尽,才会动用流动性池。

Strike 系统有三种参与者:交易者、staker、keeper。Strike 的交易体验将和BitMEX 相似,交易者需要支付funding rate,永续合约规则基本上相同;stake 的体验方面,只要系统没有动用到流动性池,staker 就能获得稳定回报。Keeper 则是系统仰赖的外部清算者(套利者)。平台发布之初,缺乏外部清算者,因此系统将会仰赖Strike 团队自己的资金来进行清算,直到平台运行模式上轨道为止。

请参考Strike官网提供的系统架构图来进一步了解。

Strike 和Uniswap、BitMEX、dYdX 的比较?

Strike 和Uniswap 的AMM 都是基于constant-product curve,也就是流动性池中的交易对代币数量的乘积恒定,这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尽管Uniswap 的交易手续费让流动性提供者抽成,当代币价格波动时,流动性提供者可能会净亏损;Strike 则实现SKE staker 的奖励和永续合约交易对标的的价格无关。BitMEX 是中心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平台,我们永远不知道BitMEX 自己有没有参与市场,例如今年3/12 市场崩跌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有各自的好处和风险,孰优孰劣不一定,Tempo 个人信念是往去中心化做,所以才会有Strike 的设计。另一个差别在于BitMEX 是反向合约,Strike 是正向合约,对交易者来说会比较好理解。dYdX 没有使用自动造市商,走搓合制,等于是把BitMEX 搬到链上,但搓合的环节依旧在链下进行,因此还是有中心化的属性。

关于创业,跟我们分享一道难题和一个反思

Tempo 表示,很难猜到市场想要什么东西。往往在推出产品前花了很多心思和成本,推出之后市场反应不如预期,被迫思考是否需要放弃。这件事情没有容易的解法。Tempo 认为,很多人把lean startup 挂在嘴边,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会一直这样讲的人可能缺乏实践经验。以messenger 应用为例,Line 有各式各样的服务被使用者视为基本、理所当然,任何想与其竞争的服务都至少要达到一样水平的技术和功能门槛,MVP 不好做。有些人提倡做MVP 时不要开发,Tempo 同意但认为很不容易,因为要将服务推送给上万人使用后才能显现价值,要做到这样的规模就必须花心思成本开发。但Tempo 也表示,像DeFi 这样的新领域,进入门槛比较低、领土上的玩家稀稀疏疏,创业者有较多机会能找到一件事情把它做好。

Tempo认为,在软件产业里,「执行比想法重要」的主流想法是错的,因为软件专案的开发、测试、出货等已经有很棒的方法学,从一个合理的想法出发反而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商业模式的合理性。简单来说,预计定价乘上预计最终用户数,是否合理。关于想法的合理性分析,Tempo推荐进一步阅读 Avichal Garg  和 Andrew Chen。另外,Tempo描述自己创业前曾在VC任职分析师,每天读案子进行是否有潜力的分类,做了一年后觉得似乎并不困难,但事后回顾,发现不可能只读商业计划和投影片就知道是否值得投资。当初创业时也是凭借一股冲动,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就跳进来做。Tempo认为有时候资源过多反而是杂讯,例如现在很多创业导师给了很多意见,对创业新手来说不一定有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