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型交易所深度分析,DEX用量遥遥领先、中心化交易所数量逐渐萎缩

加密数据分析公司Chainalysis于11月9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交易所的研究报告,报告中将交易所依照种类、交易量大小进行分类,并透过数据去分析各种交易所在过去一年多的营业状况,可以看出在加密产业蓬勃的发展下,每种交易所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加密货币交易所概况

从过去几年来加密货币交易所收到的金额来看,从 2020 年开始加密产业开始急速上涨,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交易所收到的金额也越来越多,并在今年上半年五月牛市顶峰时达到最高点。而之后因为市场的崩跌,金额逐渐下滑。

不过,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数量,并没有因为行情上涨而增多,反而是在 2020 年的 8 月达到最高峰 (845 家),而到今年 8 月为止总数量为 672,在一年的时间里减少了约 20%。

各类型交易所数量变化

为了探讨加密货币交易所数量减少的原因,报告将交易所分成以下 5 类:

  • 去中心化交易所 (Decentralized exchanges)
  • 中心化交易所 (Centralized exchanges)
  • 高风险交易所 (High-risk exchanges,仅需通过最低标准 KYC 认证)
  • 场外交易市场 (OTC)
  • 衍生性商品交易所 (Derivatives exchanges)

从各类型交易所的数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减少主要来自高风险及中心化交易所,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则持续上涨。

此外,为了进行更细部的分析,交易所将会依交易量的多寡分成大型交易所及小型交易所。(2020/8 ~ 2021/8 交易所收到金额大于 1,000 万美金的为大型,反之则为小型。) 而中心化交易所需再依照提供的交易对分成以下两种:

  • C2C (Crypto-to-Crypto,只提供加密货币交易对)
  • C2P (Crypto-to-Fiat,还提供法币 – 加密货币交易对)

透过更详细的分类,发现成长最多前几名皆为大型交易所,其中又以去中心化交易所居冠。而数量减少最多的则为两种小型中心化交易所。

各类型交易所金流变化

但衡量一种类型交易所的好坏不能纯看交易所的成长数量,是否能产生稳定的金流也是相当重要。从交易所收取金额的成长趋势图来看,大型交易所获得的金额势必较高,而成长幅度最大的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其次为衍生性商品交易所。而小型交易所则变化不多或是稍微减少。

此图中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分界,在五月过后交易所获取的交易金额明显减少,或许是因为市场进入熊市,交易意愿减少。而报告则认为这跟中国禁止加密货币挖矿有很大的关联。

若将其中成长最多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单独拉出来看,去中心化交易所获取金额随着 DeFi 产业在去年夏天快速发展,数量也跟着急速上升,并在今年五月达到高峰,约为 3,680 万美金。而中心化交易所虽然也有所成长,但成长速率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中心化交易所业务被严重侵蚀是不争事实。

各类型交易所单笔交易金额数据

下图为今年 8 月,各类型交易所详细的交易数据,若单单比较中心化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平均交易金额 (Mean tx size),可以看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金额为中心化的两倍以上,单笔交易平均超过 2.6 万美元。若以四分位数来看,第二四分位数 (中位数)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金额为 900 美金,是中心化交易所 150 美金的 6 倍之多。

报告认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加密产业发展较完善的国家中更为流行,而这些国家普遍较有钱,投资人也在 DeFi 投资上配置较大比例的资金,才会在数据上有明显差异。

而衍生性商品交易所及场外市场的交易者,多为较有投资经验的机构方或是资金流动较大的巨鲸玩家,交易金额会如此钜额也是相当合理。毕竟这些投资者若透过普通的管道出入金,不管是中心化或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货币价格皆会因为深度问题受到影响,大幅地滑价绝对是交易者们不乐见的。

虽说中心化交易所从上述种种数据来看,看似最不受欢迎,但他其实是交易数量最多的交易所类型。在加密产业持续发展下,大多数的新手投资人皆是透过较安全、技术门槛较低的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而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者要将加密货币变现时,也需要透过中心化交易所的服务。在各交易所各司其职的发展下,每个投资人皆会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交易方式,并促进加密产业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